10個拍攝好風景相的技巧!
風景攝影可能是最容易上手的攝影題材,但要掌握拍攝好的風景相技巧,確實需要大量學習和不斷引用不同的經驗,才能拍出合適的風景相,同時大家還需要幾件必要配件,如三腳架、濾鏡。另一方面,如果想風景相在不同的展示媒介和給受眾有好的觀感,亦需要一定程度上借用後製的力量,當然不少得勤奮、毅力、智力和體力,也須遵循規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1. 將前景、中間的景物與背景放入構圖

在英文中,前景、中景與背景被稱為Frontview、The view in betweem、Backview,一般來說,拍攝時光圈在f/8-16左右較適合。當然,這些沒有絕對規定,但是當你全開光圈拍攝時,近前景和遠景都會清晰地表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平移對焦。
泛焦的另一面是焦外,即對焦的主體處理得好,但背景完全被忽略,營造出夢幻般的氛圍。焦外常用於人像拍攝,用以強調和聚焦人像主體。相反,平移對焦在風景攝影被大量使用,因為如果前景、中間和背景中的主體深度較深,則人的視覺方便掃描整個場景。
這種情況下,最好放置能吸引受眾目光於前景的東西。
這種主題可以成為畫面核心,所以最好在前景中盡可能放一些突出的主體,而在背景中,盡可能將日落或雲海可使畫面倍增獨特感覺。
但是,攝影師其實不需把所有照片都加入上述的邏輯。
與很多不同題材攝影一樣,沒有固定規則。
什麼時候拍風景照片最好?

拍攝風景相最佳時間是日出前後30分鐘,日落前後30分鐘,日落後30分鐘,短暫的藍色小時,之後拍攝的夜景相,以及深夜拍攝星軌和銀河相。
日出前後30分鐘(商場)被稱為Magic Hour或黃金時間。在清晨或傍晚,極有可能出現雲海或水霧。 當太陽從頭頂升起時,黑暗的陰影使感覺變淡,光線中的顏色消失,以及隨著溫度升高向上散升的雲海和水霧,所以它不是一個風光攝影的好時機。
黎明前後或日落後 30 分鐘,天空變成深藍色。這個時間被稱為夜景的藍色時刻或魔幻時刻,這時的天空不僅顏色美麗,而且曝光沒有太大差異的時候拍攝的最佳時間。不過由於這個時間段很短,最好提前設置好等待。
令人驚訝的是,它並沒有那種感覺。在這種情況下,拍星軌跡或者銀河是最好的,為了拍星星,需要找一個沒有光害的地方。由於夜景照片的特點,大部分都是長曝照,因為如果光害強的話,不僅星星難看,而且光過曝的可能性也很大.
拍攝好風景照片充分利用長時間曝光

長時間曝光攝影可能是一種可以將相當靜態的風景照片變成動態照片的方法。
我們最常看到的車燈痕跡,工業園區煙囪冒出的蒸汽煙霧,需要耐心拍攝的星星軌跡,路人留下的殘影,瞬間的閃電,還有燈光剛著陸的飛機,用B快門拍攝的航跡、煙花等,都是採用長快門速度的長時間曝光照片。除此之外,必須說用途是無窮無盡的。
這是一張非常有趣的長曝光照片,但也確實需要大量的反複試驗。擁有 ND 濾鏡並不足夠,您必須具有出色的等待時間並捕捉瞬間能力,重要的是了解快門速度。在長曝光攝影中,流動是重要一環,所以我們需要不斷開發和研究如何突出流動。
全景相
全景相廣泛用於風景照片,廣泛表達時看起來很好。拍攝方法並沒有那麼難,校正方法也不是太難,所以建議每次出門拍風景的時候都拍一兩張。
拍照或者修正都不難,但是為了表現得更寬一些,可以豎拍,一般拍2-7張照片,在Photoshop或Lightroom中連接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更好的銜接,建議每張照片的邊框至少有1/3~1/4的重疊,並且在拍照前曝光或光圈要設置相等。如果拍攝過多,就有可能出現錯誤,即使曝光或光圈不正確,也有可能出現錯誤。而且由於上下切的部分總是很多,所以最好盡量取大面積表達。
連接並不太難,但現在,您不僅可以在 Photoshop 中連接全景圖,還可以在 Lightroom CC 或 Camera Raw 中連接全景圖。
從獨特的角度拍攝照片。
角度可分為水平或標準角度(Eye angle shot)、高角度(High angle shot)、低角度(Low angle shot)等。此外,還有鳥瞰和斜角拍攝, 一般情況下,水平角是最常見的照片。但是在 水平角度的情況下,因為是在正常的視線水平線拍攝(所以叫眼角),可以營造自然的氛圍,但可能會顯得沉悶、平淡,畫面也可能看起來不活潑. 這個水平角是一種千篇一律的角度,想要拍出好照片,拍出有趣的照片,就需要大膽地跨出水平角。
有時,嘗試通過面朝下躺著,有時爬得更高一些來拍照是非常重要的。
您可以拍攝出與以前看到的凝視完全不同的感覺。特別是如果使用廣角鏡頭進行低角度拍攝,由於其獨特的畸變感,可以獲得與現有圖像完全不同的畫面。當然,有些人不喜歡廣角鏡頭,因為它們會失真,但是您需要有空間來欣賞這種失真。僅就畸變而言,還有什麼比魚眼鏡頭更糟糕的嗎?
但是,使用魚眼鏡頭的攝影師確實表現出最大的滿足感,因為它們具有獨特的失真感。
建議風景相使用鏡頭

Tamron 70-180mm F2.8 Di III VXD
